梅花桩,又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重要拳种,历史悠久,至今已流传了千百年。梅花拳的起源时间较为模糊,许多梅花拳的习练者和传人都坚信这种拳术自开天辟地以来便已存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先有武当后有天,俺比武当还在先,开天辟地治世界,留下树木共山川。”这首诗的意思是,梅花拳的历史远比老子所创立的武当道教还要悠久,梅花拳自天地初开之际便已经存在。根据《梅拳秘谱》的记载,梅花拳的历史可追溯至汉朝,具体的起源时间由于年代久远,无法确切考证。书中提到:“梅拳之始,因年代久远而不可知,传云汉时已有之,至今已有百廿余世矣。”从这段记载来看,梅花拳的起源大约可以追溯到汉代或更早时期,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梅拳秘谱》还特别提到,梅花桩作为梅花拳的代表性技法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它被描述为“此为本门之特长,其他拳法所没有的,能够在桩上进行交手,遇敌时具有必胜的信心。”梅花桩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技法,不仅在古诗文中有过传述,更在民间传承下来,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武术训练形式。虽然历史上的相关记载十分模糊,许多关于梅花拳的具体信息依然只能通过民间传说和口述传统流传下来。
对于梅花拳的创始人,《梅拳秘谱》给出了另一段有趣的描述:“五势梅花桩为昆仑派,五势梅花拳与八卦拳同为昆仑派的基本拳术。”这其中提到的昆仑派,其创始人名为云槃,他的传说源自西域天槃,在昆仑山一带活动。这里的“八卦拳”与我们今天所知的八卦掌不同,历史上的八卦拳和今天流传下来的武术有所差异。梅花拳自古便与文理紧密相连,文场的作用在梅花拳的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剩余74%梅花拳的训练分为文场和武场。文场侧重对祖师的敬仰、文理的研究、疾病的治疗和卜筮占卜,而武场则专注于武功的锻炼。在梅花拳的武功训练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干枝五式梅花桩”,这一套技法要求练习者站立于五根木桩之上,桩的形态呈梅花形状,练习者的每一个动作都要遵循桩步五势的静力要求。梅花拳的套路十分独特,虽然没有固定式样,但变幻莫测,步法灵活,势如行云流水。常见的桩法图形包括: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以及九宫桩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技击意图和深厚的哲理。
梅花桩的文理主要通过手抄的经书、图谱以及心传口授流传下来,这些文献不仅对武术修炼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梅花拳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梅花拳的拳理体系与其他武术体系截然不同,它强调文理的研究与实践,在这一点上,梅花拳与当今流行的八卦掌及其他拳派大不相同。梅花拳的文理体系与《周易》中的卜筮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梅花拳的拳理不仅是一种技法的传授,也是一种哲学思想的承载。
梅花拳在技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传统上,梅花桩以家传的方式在民间流传,尤其是在明清时期,冀、鲁、豫一带逐渐成为梅花桩的重要传承地。梅花拳的技法十分丰富,包括各式各样的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步法灵活多变,以技击为主,梅花拳的普及与深受群众喜爱不无关系。
根据梅花桩的前辈传承人所说,过去的梅花桩练习都是在木桩上进行的。拳场的地面呈长方形,习练者按套路排列每一步的桩子,通常会有一百根桩,随着功夫的提升,桩子会逐渐加高。梅花桩的技术分为静力练习和步法技巧,其中“桩步五势”包括大势、顺势、拗势、小势和败势,这些都要求习练者通过静止的拳势来培养全身的力量和气息。除此之外,行步三法也是梅花桩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法、撤法、摆法这三种步法训练使习练者能够灵活地进退、上下变化,攻防兼备。通过这些练习,梅花桩能够将静与动结合得天衣无缝,宛如盛开的梅花枝条。
随着时代的变迁,梅花桩的训练形式也经历了变化。由于木桩栽种的成本较高,梅花桩的训练逐渐转移到地面上进行,尽管如此,原有的套路、风格和技法依然得以保存,甚至出现了“落地干枝五势梅花柱”这一新的名称。此外,梅花桩也经历了从“大架”到“小架”的变化。随着张从富大师的影响,后百年第八代的梅花桩也加入了更加精细的小架训练法。
梅花桩的技击分为上盘、中盘和下盘。上盘的技击包括刁、拿、锁、带、勾、搂、抱、打、崩、挑、劈、砸等动作;中盘则侧重于沾、粘、连等技法。而梅花桩的基本功法训练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挑战,更是对力量、速度、灵敏度、耐力和柔韧性的全面锻炼。在这一过程中,练习者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做到循序渐进,不断完善自我。“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训练理念也是梅花桩坚持不懈的体现,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逐步掌握梅花拳的精髓。
梅花桩的基本手型练习十分重要,其中包括拳、虎爪掌、柳叶掌、勾子手等经典技法。每种手型的练习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拳的握法要求四指并拢,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以确保出拳时能够保持力量的集中;虎爪掌要求五指分开,虎口张开,掌背与小臂成直角,适合用于击打;柳叶掌则要求四指并拢,力贯全掌,适合用来劈砍;而勾子手的手指则呈梅花形状,多用于刨、扒、勾等动作。
总的来说,梅花桩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武术技艺,它在传承中始终注重文理与武功的结合,通过系统的基本功训练和技击技巧的锻炼,培养了无数武术爱好者的技艺与身心素质。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资讯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